欢迎访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

感染病肝病讲解

当前位置: 医院首页 > 感染科普 > 感染病肝病讲解 > 正文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时间:2020-11-19 11:05:03 作者: 浏览次数:

1. 什么是冠状病毒?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什么是新冠肺炎?

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类病毒,因在电镜下观察该病毒形态类似王冠而得名。目前为止,发现冠状病毒仅感染脊椎动物,可引起人和动物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除目前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外,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还有6种,其中4种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另外2种是我们熟知的SARS病毒和MERS病毒。

201912月,湖北武汉陆续发现多例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后证明为一种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2020211日,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分类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

新冠肺炎是由2019年底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202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英文名为“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简称“NCP”2020211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


2. 如何灭活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就能杀灭病毒,乙醚、医用酒精(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三氯甲烷)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1) 皮肤黏膜消毒:皮肤可使用手消毒液、0.5%碘伏或75%酒精擦拭消毒,黏膜可使用碘伏或其他黏膜消毒剂。

(2) 居家环境消毒:可选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漂白粉或其他含氯消毒粉/泡腾片)配制成有效氯浓度为250-500mg/L的溶液喷洒、擦拭或浸泡消毒。

(3) 耐热物品消毒:可采用煮沸15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3. 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1) 健康基石: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充足的休息,积极的心态。

(2) 个人卫生:勤洗手,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七步洗手法充分揉搓,每个步骤时间不少于15秒;打喷嚏和咳嗽时应用纸巾或手肘部位(而不是双手)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鼻涕和痰液用纸巾包好并丢进有盖垃圾桶中;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牙刷、剃须刀等日用品。

(3) 饮食卫生:避免前往活禽、海产品市场,不接触、食用野生动物,食物要充分煮熟,处理生食和熟食及其用具要分开,养成公筷制习惯。

(4) 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良好,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家具、餐具清洁;勤晒衣被。

(5) 外出社交:避免前往疫情高风险地区、空气不流通和人群聚集场所,外出要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社交活动应保持一米线距离。

(6) 及时就医:若出现发热、干咳、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时,应戴好口罩及时前往发热门诊就医,若近期去过高风险地区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有接触史的,应主动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三不+三多+三戴:不串门/不握手/不聚餐+多洗手/多通风/多运动+戴口罩/戴口罩/戴口罩

4. 如何科学洗手?

(1) 第一步(内):洗手掌,流水湿润双手,涂抹肥皂或洗手液,掌心相对,手指并拢揉搓;

(2) 第二步(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3) 第三步(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揉搓;

(4) 第四步(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5) 第五步(大):洗拇指,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6) 第六步(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7) 第七步(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5. 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

(1) 普通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使用后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丢入“其他垃圾”桶处理,严禁回收及分拣。

(2) 发热、咳嗽、咳痰、打喷嚏症状的人,或接触过此类人群的人,可将废弃口罩丢入垃圾袋,再使用5%84消毒液按照199配比后,喷洒至口罩上进行处理。若无消毒液可使用密封袋或保鲜袋,将废弃口罩密封后丢入其他垃圾”桶。

(3) 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患者佩戴的口罩,不可随意丢弃,应视作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弃物有关流程处理。


6. 新冠肺炎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感染新冠肺炎?

目前所见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是否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医生根据发病前的活动情况、是否接触过可疑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等信息来综合判断。因此,一旦出现疑似新冠肺炎的症状,请不要恐慌,应做好个人防护并及时就医。


7.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无症状感染者是指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热、乏力等,但是病毒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简单地说,就是身体携带病毒,但是不发病没有明显症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生病。目前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多为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家庭成员。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已明确界定无症状感染者亦为重要传染源之一,因此该类人群也需要采取集中隔离观察。

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且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 共同居住、工作、学习的人员,如家属或同居者、近距离工作同事、同一班级同学等。

(2) 诊疗或护理病人的医护人员、探视或陪伴病人的家属或陪护人员、同病室的其它病人及其陪护人员。

(3) 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的人员,或经调查评估后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 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其他符合密切接触者判断标准的人员。


8. 什么是新冠肺炎的疑似病例?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判断是否为疑似病例需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血清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即流行病学史满足1条+临床表现符合2条、或临床表现符合2条+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临床表现符合3条,即可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

(1) 流行病学史

① 发病前14天内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 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史;

③ 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

④ 聚集性发病(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 临床表现

① 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新冠肺炎相关临床表现;

② 符合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 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9. 什么是新冠肺炎的确诊病例?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确诊病例即疑似病例基础上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1)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3)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4) 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


10. 目前新冠肺炎有哪些治疗手段?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目前新冠肺炎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如下:

(1) 治疗场所:疑似及确诊病例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疑似病例应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危重型病例应当尽早收入ICU治疗。

(2)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监测生命体征、动脉血气、相关常规、生化、凝血及胸部影像学等,氧疗以及恰当应用抗菌药物。

(3) 抗病毒治疗:目前临床研究尚未证实有效抗病毒药物,但某些药物经临床观察发现可能具有一定治疗作用,推荐病程早期使用,重点用于重症高危因素及有重症倾向的患者,如α-干扰素、利巴韦林、磷酸氯喹、阿比多尔等,疗程一般不超过10天,不推荐同时联合3种以上抗病毒药物,注意不良反应、禁忌症及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4) 免疫治疗:包括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及托珠单抗等,具体应用情况需结合患者病情、基础疾病状态,并遵照相关治疗方案及说明书等酌情考虑。

(5)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氧合指标进行性恶化、影像学进展迅速、机体炎症反应过度激活的患者,酌情考虑短期内适当剂量使用,注意大剂量可能会因免疫抑制作用而延缓机体对病毒的清除。

(6) 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机械通气、体外膜肺氧合、循环支持、抗凝治疗、连续性肾替代治疗、血液净化等)。

(7) 心理治疗:加强心理疏导,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

(8) 中医治疗: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推荐方案进行辨证论治。涉及到超药典剂量,应当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11. 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标准是什么?出院后需要注意什么?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标准为同时满足以下四条标准者即可出院,若满足第123条标准,但核酸仍持续阳性超过4周者,建议通过抗体检测、病毒培养分离等方法对患者传染性进行综合评估后,判断是否出院。

(1) 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2) 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 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改善;

(4) 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

新冠肺炎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如下:

(1) 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 建议出院后继续进行14天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3) 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关闭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来院交通路线】    
       门诊电话:023-89012231              
       病房电话:89012274、89011339、89012978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注:本站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请遵医嘱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