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

特色技术

当前位置: 首页 > 特色技术 > 正文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解读

时间:2018-03-28      作者:      浏览次数: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越来越高,一些新理念、新药物也应用到治疗中来。为提高我国医疗水平、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和促进国民健康发展,《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17版)(以下简称《指南》)终于在多方努力下发布。现将《指南》简要解读如下:

  1. 骨质疏松症定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组织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它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而《指南》主要针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早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据估算2006年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近7 000万,骨量减少者已超过2亿人。

  1. 骨质疏松症临床表现

(1)疼痛

患者可出现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能伴有肌肉痉挛,甚至活动受限。

(2)脊柱变形

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等脊柱畸形。多发性胸椎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胸廓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严重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可能会导致腹部脏器功能异常,引起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低等不适。

(3)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属于脆性骨折,通常指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时发生的骨折。骨折发生的常见部位为椎体(胸、腰椎),髋部(股骨近端),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如肋骨、跖骨、腓骨、骨盆等部位亦可发生骨折。

(4)心理

患者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抑郁、自信心丧失等。老年患者,由于自主生活能力下降,以及骨折后缺少与外界接触和交流,更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骨质疏松症可防、可治,需加强对危险人群的早期筛查与识别。《指南》推荐使用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Inter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IOF)一分钟测试、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osteoporosis selt-assessment tool for Asians,OSTA)和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cture risk assessment tool,FRAX®)等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筛查工具,尽早识别并治疗骨质疏松症。

即使已经发生过脆性骨折的患者,经过适当的治疗,可有效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指南》强调的措施主要有基础措施、药物干预和康复治疗。

3.骨质疏松症治疗

(1)基础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

a.加强营养,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 g/kg,并每天摄入牛奶300 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b.充足日照:建议上午11:00到下午3:00间,尽可能多的暴露皮肤于阳光下晒15~30 min,每周两次,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但需注意避免强烈阳光照射,以防灼伤皮肤。

c.规律运动:适合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运动包括负重运动及抗阻运动,比如行走、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乒乓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临床医生,进行相关评估。

d.戒烟。

e.限酒。

f.避免过量饮用咖啡。

g.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

h.尽量避免或少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2)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a.钙剂:充足的钙摄入对获得理想骨峰值、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2013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 mg(元素钙),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1000~1 200 mg。高钙血症和高钙尿症时应避免使用钙剂。补充钙剂需适量,超大剂量补充钙剂可能增加肾结石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中,钙剂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b.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改

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风险。维生素D不足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增加骨吸收,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症。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还可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维生素D用于骨质疏松症防治时,剂量可为800~1 200 IU/d。不推荐使用活性维生素D纠正维生素D缺乏,不建议1年单次较大剂量普通维生素D的补充。

(2)药物干预:

有效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可以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显著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防治骨质疏松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 双膦酸盐类

双膦酸盐类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主要包括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利塞膦酸钠、伊班膦酸钠、依替膦酸二钠和氯膦酸二钠等。这类药物安全性较好,但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如胃肠道不良反应、一过性发热、骨痛和肌痛等类流感样症状、肾脏毒性、下颌骨坏死等。

  1. 降钙素类

降钙素是一种钙调节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同时能明显缓解骨痛,对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引起的骨痛有效。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降钙素类制剂有两种:鳗鱼降钙素类似物和鲑降钙素。少数患者使用后出现面部潮红、恶心等不良反应,偶有过敏现象,可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确定是否做过敏试验。

  1. 绝经激素治疗

临床研究已证明雌、孕激素补充疗法,能减少骨丢失,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非椎体及髋部骨折的风险,是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措施。但对于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心血管病疾病以及有血栓风险的患者应慎用。

此外,药物治疗还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类、甲状旁腺素类似物、锶盐、活性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维生素K类、RANKL抑制剂,中医治疗等。患者应遵医嘱定期随访,以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剂量。

(3)康复治疗

临床上针对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物理因子治疗、作业疗法及康复工程等。治疗性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抗阻运动(如负重练习)、冲击性运动(如体操、跳绳)、振动运动(如全身振动训练)等。此外,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体外冲击波等治疗也能促进骨折愈合。

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症诊疗率在地区间、城乡间还存在显著差异,整体诊治率均较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率仅为2/3左右,接受有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者尚不足1/4。因此学习骨质疏松知识,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尤其是做到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并采用规范的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该《指南》的发布,对我国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内分泌内科涂喆

上一条:胰岛素无针注射知多少

下一条:维生素D的检测与临床意义

关闭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来院交通路线】    
糖尿病教育门诊:023-89012755

扫描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内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注:本站信息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请遵医嘱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