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1、 学科建设:
疼痛科高度重视学科建设工作。2001年获“重庆市疼痛治疗中心”。2007年重庆市卫生局注册设立“疼痛科”。2012年医院对疼痛科实行“医疗独立考核、绩效独立核算”管理,按医院要求规范开展教研工作,获批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中华麻醉学会疼痛治疗培训基地”。2018年获批重庆市护理学会“疼痛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9年获批重庆市卫健委“巾帼文明岗”,同年成为医院学科建设工程中的“培育学科”。2020年牵头成立“重庆市疼痛专科联盟(理事长单位)”,同年成为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双常务委员单位。2021年获批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提升项目(重庆)培训基地”、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首批哨点医院,首届南京疼痛科指数“2020年全国疼痛科临床声誉排行榜”第19名。2022年获第二届南京疼痛科指数“2021年全国疼痛科临床声誉排行榜”第23名。2023年牵头顺利完成重庆市疼痛专科联盟再续约工作,同年获2022年度首届疼痛医学“复旦”排名专科声誉榜全国提名第12名、西南地区疼痛学声誉排行第2名,第三届南京疼痛科指数“2022年全国疼痛科临床声誉排行榜”第24名,重医附一院“学科建设”一等奖、“病案综合质量”二等奖。2024年医院独立设置疼痛科。
2、人才培养与学术任职:
疼痛科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先后派出二十余人次赴国内临床重点专科医院或排名全国前十医院疼痛科短期参观学习,4名医生进修3~6月。推选青年医生参加各类专业竞赛,孙琳、刘茂林、左蕾、李南、梁欣洁等青年医师先后多次获得全国及重庆市疼痛青年医师病例演讲比赛一、二、三等奖。左蕾、卢旻鹏双双荣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届“金听诊筒青年内科医师查房水平大赛”、“金柳叶刀青年外科医师手术技能大赛”三等奖。王进荣获重庆市护理学会疼痛护理专委会演讲比赛“三等奖”。2019年,谭地方参加重医附一院2019年质量管理工具运用竞赛,荣获内科片区第三名。
疼痛科已有40余人次在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癌痛整合治疗专委会、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专委会、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及亚专业学组、重庆市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委会、中华护理学会疼痛护理专委会、重庆市护理学会疼痛护理专业委员会等数十个国家及省市学术团体任职。其中,1999年闵苏任重庆市医学会第一届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03年杨晓秋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04年杨晓秋任重庆市医学会疼痛专委会(第二届)副主任委员。2009年,杨晓秋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六届)青年委员会委员,微创介入学组委员。2013年杨晓秋任重庆市医师协会第一届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2016年,杨晓秋任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委员,2020年任常委。2019年杨晓秋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周泽军任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020年杨晓秋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委、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常委、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培训项目暨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专家组专家。周泽军、卢旻鹏、左蕾、李南、石英、魏小妹、陈世玉、李青等先后分别任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重庆市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疼痛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及亚专业学组组长/副组长、委员等。卢旻鹏任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委会主委,左蕾任重庆市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青委会副主委。魏小妹任中华医学会疼痛护理专委会委员、重庆市护理学会疼痛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04年后,杨晓秋开始担任《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实用疼痛学杂志》编委,《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审稿人。2018年,杨晓秋任《PAIN》中文版编委。
3、学术交流与科普
1989年,蒋夏等参加第一届全国疼痛年会。在2001-2023年间,科室先后派出上千人次参加国、内外疼痛及相关领域学术会议与培训班学习。同时,疼痛科先后邀请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主委、常委等上百人次来渝、来院讲学,培训、指导、交流。此外,还与美国疼痛学会主席、克利夫兰疼痛中心主任程建国教授及其他世界知名疼痛学家开展交流,极大地提高了科室知名度与美誉度。
2002-2023年,疼痛科主办或承办国家级、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大型学术会议、区县级继教项目与基层医院专题培训班30余次,获得极大反响。疼痛科医护人员在国家级、省市级会议/继教班担任大会讲者及主持人数屡创新高,提升了学科影响力、辐射力。
1998年以来,疼痛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面向基层努力推广“疼痛疾病规范化诊治”理念及适宜技术。自2014年首次获批重庆市卫健委首批卫生适宜技术推广项目“疼痛疾病规范化诊治与预防”以来,已连续承担2014、2017年、2019年(扶贫专项)、2021年推广项目。十年来科室已先后赴重庆市九龙坡区、秀山县、万盛区、长寿区、涪陵区、丰都县、永川区、忠县、北碚区、沙坪坝区、黔江区、奉节县、武隆区、彭水县、黔江区等二十余个区县,帮扶各级人民医院/中医院二十多家,不遗余力推广、指导帮扶区县医院疼痛科规范化开展疼痛诊疗,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以及等级医院创建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重庆疼痛学科的发展,广获好评,并获得重庆市卫健委优秀适宜技术推广项目推荐。
2018年5月—2021年1月,杨晓秋挂职重庆璧山区人民医院疼痛康复科科主任,致力于推动学科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展与科室规范化管理,深受好评。
2018—2019年,杨晓秋跟随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健康中国万里行”工作组,先后赴西藏、贵州、云南、湖北授课及下基层开展联合义诊、学术讲座等活动。2020—2023年,杨晓秋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培训项目暨县域医疗卫生人员服务能力提升工程项目”专家组成员,先后赴上海、西宁、西安、杭州、南京、武汉、贵阳、昆明等地开展培训讲学活动。
2020年,疼痛科作为理事长单位,牵头成立了“重庆市疼痛专科联盟”,首批成员单位来自西南地区92家医院,2023年顺利完成联盟单位的再次续约94家。4年来,在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建立规范与同质化疼痛诊疗体系、疼痛专科间交流协作、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适宜技术推广等方面已取得可喜成绩。
35年来,疼痛科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科普宣传与义诊活动,并深入基层医院、社区、乡镇进行疼痛疾病义诊与科普宣传活动上百次,编写、印制7版疼痛科普宣传手册或折页,发放近十万册,并先后多次在电视、报刊、杂志进行科普讲座,广获百姓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