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故事

首页 > 患者版 > 正文

刘文文:ICU就是我的战场

2020-03-13 来源:重医大附一院宣教科 浏览:
字体:

“我早就做好了随时出发的准备!” 2月11日,刘文文在重医附一院门诊大楼前的广场和领导同事们拥抱、握手、互道珍重,她作为重医附一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即将奔赴孝感。

她是有15年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长,也是重庆市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队员,她说自己上前线肯定能派上用场。她早就知道孝感在等着她,为了不留遗憾,提前十六天为女儿庆祝了八岁的生日。出征仪式上,她特意不让女儿来。刘文文说,她不害怕上战场,就是害怕会想女儿。

挑重担 越是困难越向前

一到孝感,刘文文就被委以重任,她要担任孝感中心医院的ICU护士长,与该院急诊科护士长吴克艳通力合作,完成守护生命最后一道防线的任务。摆在刘文文面前的困难很多。她所在的这支危重症支援护理队伍,由重庆三家医院的22名护士组成,平均年龄只有28.5岁,分别来自不同的专业,而且仅有6名护士是重症专业出身。不同单位、不同科室和专业的护士配搭在一起,非常考验团队的协作性。孝感中心医院急诊ICU收治的都是危重症患者,他们均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平均每位患者静脉微量泵入的药物5种左右,ICU里还应用了当前最新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如此高的难度和强度,对队员的心理和专业素养来说都是巨大挑战,可挑战远不止于此。

经过梳理,她争分夺秒解决了眼下最紧迫的难题:工作流程制定、工作职责划分、院感SOP的制作及上墙、物品及设备的归类及标识、队伍整合。从无到有,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有了基础,也能保证队员们尽快进入战斗状态。她带领团队连夜线上学习呼吸机、CRRT,还请吴克艳老师进行ECMO现场教学。在她高效率的带领下,很短时间内,团队成员就拧成一股绳并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所有队员们都在争分夺秒强化专业能力。刘文文说:“上下班坐车的路上交流的是盲插鼻空肠管的经验,夜间微信群里分析的是CRRT的故障处理,甚至连吃饭时微信交流的内容,都是某清醒病人的饮食需求以及我们怎么运送进去的问题。”这些讨论、分析,时常让刘文文忘了疫情的存在,身在孝感,就像ICU里常态的每一天。

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刘文文完成线上业务培训3次、现场教学讲授1次、护理质控会3次、疑难病例讨论1次、医护联合查房3次,整个队伍迅速融入角色。同在孝感的战友都说,刘文文说话语速极快,逻辑非常清晰,这个小小的“姐姐”身体里面有着大大的能量。

8小时 守护生命站好岗

“时间根本不够用!”这是刘文文每天最大的感受。ICU里95%以上的患者都处于昏迷状态,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一身、一床都是屎尿。因为疾病的特殊性,除了护理专业的事务以外,ICU清洁工、护工的工作都落到了护士身上。

为这些患者做清理,没有人抱怨,没有人退却,刘文文说:“病情特殊,我们的病人没有家人陪伴,我们就是他们的家人,我们苦点累点是应该的!”翻身、擦拭身体、查看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吸痰……在重重防护之下,身手矫捷的刘文文,为病人翻个身就已经全身湿透,每次翻完身都要喘上好几口气。护目镜的雾气几乎遮挡眼睛全部的视线,看药名也要花平日1.5倍的时间,甚至是避光泵连接管的棕色也和回血的红色分不清。但刘文文所有注意力都在仪器不断变化的生命体征数字上,以至于根本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8小时过去了,她穿着的尿不湿竟然没有一滴尿。8小时没有进食喝水,加之大量挥发的汗水,哪里还剩下什么液体留给膀胱。

ICU是危重症患者抵抗死神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战斗是最紧张最危险的。有天,刘文文正在病房忙碌却碰上了ICU停电,这对依赖各种电子设备的危重症病人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护士们马上聚拢到病床旁,刘文文从容不迫地带领大家推抢救车、连接呼吸皮囊,准备给病人实施人工辅助通气。五分钟过去了,还好电终于来了,因为照料妥当,病人平安无事。“这五分钟像过了漫长的五个小时”,她现在想来依然觉得后怕,因为稍有闪失,就是一个家庭的悲剧。

2月18日,前几天因病情危重转急诊ICU的2个病人,经救治后病情好转,两人同时转出ICU,这是她来到孝感后最开心的一天。其中一位质朴的大姐,得知要转到普通病房时,兴奋得想穿上鞋子走出ICU。虽然这份喜悦感同身受,为了安全,刘文文还是把她劝住了,最终让专业转运人员推床完成转运。“没有什么事比看到患者病情的好转更让人开心的了,这是对我们最大的回报。”ICU里日与夜的守护,就是为了病人得到及时的救治,能够早日康复。

默语花 爱是付出聚合力

“这22朵默语花啊/关闭凛冽寒风中的地狱之门/叩开ICU里的天堂之窗/迎来春风十里花摇曳/换回人间烟火千里香。”这是刘文文写的诗《22朵默语花》。她想尽可能多地记录下和战友在急诊ICU里同甘共苦的每一细节,“我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在一起,我觉得好安全,也好温暖。”

刘文文总说这个团队缺一不可,虽然她是队长,却总被来自队员的爱包围着。陈海月老师像妈妈,每天指导队员“穿衣”,总是唠叨着每个防护细节;张川林心细,从缓冲区到ICU病房,一点一滴地向大家“报告”院感防控的漏洞及建议;周宇值完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微信群里写下满大篇的分析和掏心掏肺的经验分享……爱是相互付出,队长刘文文的默默奉献,队员也全记在心里。“人手不够,虽然她是护士长,也立马加入组上倒中夜班”“她老是怕我休息不好,处处保护着我”“跟着文文姐就格外放心”,队员们细说着刘文文温暖的日常,她身上带着强大的感染力,她走到哪里就把队伍指向哪里。一路走来大家互帮互助、并肩作战,22朵默语花顶着高强度的压力,和病毒生死鏖战。

ICU里永远都是灯火通明,已经分不清楚是白天还是黑夜。每位医护人员时时刻刻都在和死神赛跑。“只有我们跑得快点、再快点,才有机会换来病人的平安健康。”疫情面前大家身着“安全卫士”的全套装备,虽然无法辨清彼此的模样,但为着战胜疫情的共同目标,坚守在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春天到了,等到击退疫情那一天,我和病人都能平安回家!”

(宣教科)

上一篇: “疫”线康复:重医附一院加速康复操在新冠肺炎治疗中显实效

下一篇: 一场前线后方的“云聚会”

关闭

版权©20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电话:023-6881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