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023-89012791
TEL:023 89012902
ADD:
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中西医结合医学汲取了中医学宏观整体和西药学微观局部的优势,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两者结合,是对中西医学优势的集成,代表着整体医学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本学科最初创立于1958年的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中医科,1993年开始挂靠内科招收硕士研究生,1996年获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权点,是重庆市最早的硕士授权点;2007年获国家中管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及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09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经过50余年的发展,本学科已基本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骨关节炎、乳腺癌的中西医结合基础与临床四个优势特色研究方向。医教研等综合指标增长显著,居重庆市同行列领先地位。

学科内涵

中西医结合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学理论与方法,以及在中西药学互相交叉综合运用中产生的新理论、新方法,研究人体系统结构与功能、人体系统与环境系统(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等,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新型学科。

学科外延

中西医结合临床是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突出中医药特色,探索中西医结合预防、诊治疾病并开展相关科研、教学的学科。

队伍结构

本学科通过联合内科学、肿瘤学、检验医学、神经病学、基础医学等多学科联合培养模式,集合糖尿病、缺血性脑血管病、骨关节病、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与临床研究四个专业研究方向团队,已基本形成一支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高学历、高层次的学术团队。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8人,占42%(45岁以下占50%);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占68.2%。重庆市名中医3人,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2人;重庆市学科技术带头人2人、后备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9人次担任全国专业学会理事、市级学会副主委等职务。人员队伍结构基本合理,学术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充分发挥带头作用,把握本专科学术前沿动态,制定专科建设规划,明确研究思路,团队协作精神较好、有较强的医教研能力,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术带头人:李荣亨,男,67岁,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重庆市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重庆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负责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全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能及时获悉本专业国内外医学信息进展,把握本学科学术前沿动态,长期领导制定本学科建设规划,对本学科的人才梯队建设有较好思路和措施。在重庆市中西医结合老年病、肾病、风湿病等领域有较深造诣和学术建树,具有权威性的影响力。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医气虚血瘀证理论及证型客观化的本质研究、益气活血法在骨关节炎、冠心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承担各级科研课题近20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担任卫生部全国统编教材(大学本科)《中医学》(第五-七版)编委。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四川省中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中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学科带头人:罗勇,男,47岁,医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神经病学学会理事、重庆市神经病学学会副理事长兼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重庆市针灸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审评议专家。《重庆医学》编委,《重庆医科大学学报》编委,《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特约编委。2001年受台湾国立嘉义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的邀请,赴台北三军总院作专题学术报告。曾作为访问学者赴法国斯特拉斯堡路易.巴斯德大学法兰西国家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神经化学中心从事“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细胞凋亡及调控机制”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电针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损伤及神经损伤的保护机制研究。近5年主持已完成和在研的各级科研课题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缺血性神经元死亡及其保护机制(N0.39730170));发表SCI论文8篇、CSCD等学术论著近40篇,副主编著作1部;先后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奖3项。指导的博士毕业生获2010年度“重庆医科大学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

后备学科带头人:曹文富,男,49岁,医学博士,教授,重庆市名中医,硕士生导师,重庆市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带头人。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病专委会、内分泌代谢病专委会、风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病与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药新药开发研究。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草药》、《中成药》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各级科研与教研课题10项;编写出版专著11部(其中主编1部,副主编3部,参编7部)。编写出版教材5部(其中,副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教材2部,参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本科教材1部,主编重庆市卫生系统继续医学教育教材2部)。获重庆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

荣晓凤:女,45岁,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现任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重庆医学会风湿专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风湿专委会青年委员及循证医学专委会全国委员。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老年病、中医妇儿科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受到病人广泛好评和信任。有很好的中医学教学经验与效果,多次获在校教学奖,多次获学院“优秀教师”和“受学生喜爱老师”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风湿病、老年病的基础与临床。近年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与主研各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参编专著与教材4部(其中副主编1部)。有较好团队管理协调能力,在担任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主持工作)7年,科室的各项医疗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居重庆市中医专业领先水平。2007年获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及国家中管局“十一五”老年病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一直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重视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以中西医结合临床为主,联合中西医结合基础、肿瘤学、神经病学、内分泌学为辅,实施多学科的跨学科联合培养方案。建立有各项人才培养制度,档案健全。学院设立有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根据不同层次拟定培养目标、培训计划,包括在职培训、研究生培养、规范化医师培训、进修生培训等方案,分阶梯分层次培养专业学术人才,着力培养基础知识全面、专业知识深入的创新性高级复合人才。同时采用学历、研修、进修生、规培生等培养方式加强学科队伍及基层学科培养工作。

长期承担本科、硕士、留学生等多层次教学任务,使教师队伍逐步发展壮大成熟,已基本形成以中青年骨干为主体的高学历、高水平师资队伍。

目前本学科共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2人。现有在读博士12人,在读硕士51人。已获内科学博士学位6人,已获硕士学位22人;硕博士毕业生分布于北京、河北、浙江、上海等省市级医院或教学医院,多已成为学科负责人或骨干人才。

近3年共承担本科大课教学任务1400余人、400余学时,每学期均获得在校优秀教学奖。开展研究生等专题讲座60余次,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次、市级继续教育项目3次,为社会培养输送了大量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同时也不断促进了学位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