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公众版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重医附一院“学科提升工程”三年期建设考核评估答辩会

2022-07-14 来源:科研处 浏览:
字体:

2019年到2022年,重医附一院备受瞩目的“学科提升工程”迎来了第一阶段建设考核验收。“各学科三年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如何?”“学科影响力是否得到提升?”“亚专业建设情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改进?”6月22日,在重医附一院“学科提升工程”三年期建设考核评估答辩会上,24名科主任围绕以上问题进行了精彩的学科答辩,16名专家委员会委员现场提问并打分。

一、亮成绩建设成效显著

“三年来,科室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00篇,总影响因子998.729分,其中30分以上3篇,10分以上17篇,5分以上52篇……”神经内科主任秦新月教授列出的科研成绩令会场人员连连称赞。“葡萄膜炎专科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眼科主任杨培增教授讲到,“近10年来眼科在国际葡萄膜炎领域发表论文数全球第一。”

骨科主任黄伟教授列举了科室四大亮点,该科在国际上首创改良前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形成了一套国际领先的骨科加速康复管理模式和核心技术。精神科主任况利教授提到科室已完成“精神心理疑难重症诊治中心”“全国青少年情绪障碍与自杀危机干预防控中心”两个中心以及五个亚专业、四个专病门诊建设,在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亚专科方面优势明显。“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及二级分会任职人数从建设前的4人增加到15人。”耳鼻咽喉科主任 胡国华教授介绍了科室鼻科学、耳科学、听力学亚专业建设成绩突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国内影响力稳步提高。

各科主任亮成果,看各项指标完成度、学科影响力提升、亚专业建设……经过三年的“学科提升工程”建设,重医附一院综合实力得到不断提升,医院管理、诊疗水平、服务能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一张张亮眼的“成绩单”汇集的是全院医务人员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凝聚的是“学科提升工程”建设从无到有的不断探索。

二、晒问题,为未来指路

答辩会不仅是展示成绩,更要在发现问题中找到未来发展的路。“如何在高难度手术和规范化诊疗上下功夫?”“如何更好地吸引高层次优秀人才?”“如何平衡临床和科研工作?”“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寻求发展突破?”“怎样带动年轻医生的工作热情?”答辩会上,各位科主任从本科室实际出发,严格对照三年前提出的目标以及现在的完成度,毫不手软地剖析科室存在的问题。各评审专家毫无保留地提问,并给出相应的建议。科室领头人的深刻剖析,专家们的思维碰撞,让整个答辩会“金句”不断,闪光点频出。

以问题为导向做下一步计划。这一轮评估后,医院将按照《学科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方案》考核要求,针对本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给出的建议拟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确保学科建设得到实实在在地提升。同时,这些问题和改进方案也是“学科提升工程”下一轮三年期建设发展规划的重要参考和发力点。

三、促提升 ,发挥“指挥棒”引领作用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也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2018年,重医附一院党委创新性地提出“六大工程”发展战略,2020年,重医附一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深化实施“九大工程”,其中,“学科提升工程”都居首位。“学科提升工程”在开启之初进行了完善的顶层设计,制定了国内较为先进、完善的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在学科建设推进过程中起着“指挥棒”的引领作用。医院开创性提出“品牌学科引领,优势学科驱动,特色学科突破,培育学科帮扶”理念,设立学科创新基金,三年间共投入学科建设经费7140万元,并配套投入青年人才项目经费3290万元,让学科和人才两翼并重发展。

根据《学科提升工程项目建设方案》的规定,本轮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评价优秀的学科直接滚动进入下一阶段建设,经过10年建设提升,以达到建设目标。评价合格的学科进行修正定位,重新申请建设项目资助。评价不合格的学科进行科主任述职,竞争上岗,重新进行学科建设答辩。

不断出实招、敢于动真格的背后是重医附一院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初衷和决心。

 

上一篇: 关于公布学科提升工程项目第一轮三年期(2019-2022年)阶段考核验收结果的通知

下一篇: 重医附一院“学科提升工程”迎来第一轮三年期建设验收考核评估

关闭

版权©20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电话:023-68811360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326号    渝ICP备120048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