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首页 > 公众版 > 科学研究 > 科研动态 > 正文

曹炬研究员团队揭示真菌性脓毒症发病新机制

2022-10-10 来源:科研处 浏览:
字体:

近日,国际著名病原微生物学期刊《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体》(PLOS Pathogens)在线发表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曹炬研究员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Progranulin aggravates lethal Candida albicans sepsis by regulating inflammatory response and antifungal immunity,报道了颗粒蛋白酶前体(PGRN)在促进真菌失控性炎症反应和抑制固有免疫细胞抗真菌功能中所发挥的双重作用及分子机制,为真菌性脓毒症的免疫辅助治疗找到了一个潜在的干预靶点。


白色念珠菌是引起真菌性脓毒症的最常见病原体,由于临床侵入性医疗操作和免疫抑制药物的广泛使用,真菌性脓毒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且死亡率高达40%-50%,而新冠疫情叠加又进一步导致真菌性脓毒症的发病率增加和死亡率上升,研究真菌性脓毒症的发病新机制和寻找潜在的免疫辅助治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利用白色念珠菌建立小鼠真菌性脓毒症模型,发现PGRN基因缺陷小鼠生存率相比野生小鼠显著提高;多重蛋白检测和流式细胞分析表明PGRN基因缺陷小鼠炎症反应显著减弱;Calcofluor White真菌特异性荧光染色发现PGRN基因缺陷小鼠肾脏真菌载量显著降低,体外使用电镜技术和吞噬杀伤试验明确PGRN基因缺陷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真菌孢子的吞噬杀伤能力显著增强,该现象是由于PGRN基因缺陷后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C型凝集素受体Dectin-2上调表达所致,并进一步利用RNA-Seq技术证实PGRN基因缺失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白色念珠菌的抗真菌免疫能力增强。因此,该研究首次揭示了PGRN在促进真菌性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损害作用,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免疫辅助治疗靶点。



重庆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刘家宇和赖晓霏博士分别为论文第一和共同第一作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检验科曹炬研究员为论文的通讯作者,重庆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尹一兵教授和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徐眆教授为本研究做出了重要指导贡献。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医科大学重大科技人才项目的资助。此项研究也是该团队继去年在英国感染协会官方期刊《感染杂志》(Journal of Infection)上发表脓毒症生物标志物的临床研究工作后,在基础研究领域中的又一重要发现。

 

上一篇: 郭述良教授团队在呼吸领域国际顶级期刊《欧洲呼吸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下一篇: 神经内科谢鹏、眼科杨培增入选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

关闭

版权©2020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技术支持:博达软件

地址:重庆市渝中区袁家岗友谊路1号  电话:023-68811360 渝公网安备50010302000326号    渝ICP备12004889号